我院五个“加强”引领文化建设

我院五个“加强”引领文化建设

2013-01-07 16:54
来源: 政治处
作者: 政治处    浏览: 1616

我院五个“加强”引领文化建设

今年以来,我院把法院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通过思想文化的引领、行为文化的规范、制度文化的约束、物质文化的展现,强化法官职业修养,提高法官执业能力,树立法官公信形象,为法院整体工作上台阶、求突破,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明确法院文化建设路径。我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成立了法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科学制定法院文化建设目标。在指导思想上,紧紧围绕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人民法官为人民”、“学先进、比奉献”等主题教育活动融入到法院文化建设实践之中。在目标方向上,坚持准确定位,以法院精神文化建设、学习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司法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培养干警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职业尊荣感,确保法院文化建设年年有新举措、新进步和新成果,努力实现凝聚人心、规范行为、提升形象的目标,在全院上下营造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文化氛围。在方法措施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征文研讨、演讲比赛活动,积极探索法院文化的理论建构,制订《法院文化建设思路及实施方案》,明确了法院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实践载体和任务要求,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法院文化建设框架。

二是加强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提高职业素质。采取多种形式把法院精神文化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法治精神、人文精神和学习精神。设立法院宣传展牌、网站专栏等,以干警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司法理念教育,将理论知识实践化,确保理论入脑入心;不定期举办各类座谈会,就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五四”精神、革命优良传统等进行广泛交流;邀请武汉大学教授、党校老师讲授法律知识、党课,拓宽法官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开展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廉政短信征集”等活动,鼓励干警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三是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塑造司法魅力。从规范法官的司法行为、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方面着手,努力培育符合法官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模式,确立法官共同的行为准则。抓好活动载体建设,组织趣味运动会、大合唱等活动,培养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以落实“五个严禁”、“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为契机,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教育干警约束业内业外活动,使公道正派、举止文明、行为规范成为自觉自识的行动。抓好日常工作巡查制度,开通24小时监督电话,签订责任状,随时随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召开法官与律师座谈会、廉政监督员座谈会、新闻媒体座谈会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将法官行为置于“阳光”之下,促使法官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关注自己的形象。

四是加强法院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充分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作用,形成了由岗位责任制、案件流程管理规程、各类案件审判规则等组成的比较系统的制度规范。完善审判管理制度,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庭审考评、裁判文书评比、书记员技能大赛等活动,实现审判质量管理“无缝隙”;建立案件信息数据库,全面录入案件进程、庭审笔录、裁判文书,对案件实行全信息数字化管理,实现审判流程管理“全覆盖”。完善廉政建设制度,建立了廉政谈话、重大事项报告、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等廉政制度,确保队伍清廉执法、公正执法;更新廉政文化长廊,凸显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干警时时处处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对法官的专业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实行月通报、月审执人员工作例会等工作机制,使每位干警都能在法院工作的座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在职级提拔、荣誉授予等方面优先考虑,有效调动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

五是加强法院物质文化建设,优化司法环境。以建设现代化法院为目标,不断强化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努力营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法院物质文化氛围,传播法治文明,展示法院良好形象。优化审判环境,使之成为强化法院文化、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在立案大厅建立诉前调解室、谈心室、诉讼引导台,营造和谐和解氛围;设立当事人休息室,配备沙发、茶水,体现关心、尊重当事人的司法人文关怀。优化办公环境,在各审判庭走廊配挂干警自己书写的格言警句,营造追求公平正义、崇尚法律文明的氛围;建立科技法庭,安装内部网、外部网等网络系统,配备全院监控、微机等设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为干警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确保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优化保障环境,定期组织干警体检、解决干警的职级和福利待遇等,切实增强干警的职业尊荣感;设立职工书屋、网吧,购置法学书籍和各类期刊、报纸2万余册,建好学习平台;建立文体活动室、练功房等,组织干警参加演讲比赛、优秀书画作品评比等文化娱乐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