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9月18日,江汉法院举办第三期“汉法卓讲”人才强基论坛,紧扣案例研究与撰写实务需求,共同探讨案例工作提质增效的创新路径,助力审判能力现代化迈向新台阶。
聚焦实务:三位主讲人系统分享经验与心得
“当前人民法院的案例工作究竟呈现出怎样的整体态势?”
“在案例的培育、筛选、发布等环节有哪些机制保障和实践经验?”
“什么是值得挖掘打造的案例?”
审管办侯竣译以《人民法院案例工作基本概况》为题,详细介绍了各级人民法院开展的案例活动种类及基本特征、本院案例工作现状、“好”案例的识别、挖掘、培育、转化等全流程工作机制,并引用11个权威案例归纳提炼了值得重点关注案件的8个标准、裁判要点的4种基本撰写方式等内容,清晰、简明地展现了案例工作“全图景”。
“庭前的‘绣花功夫’至关重要——充分准备、精准发问、有效驾驭,是一场庭审获得认可的基础。”
“庭审驾驭要彰显专业权威,引导当事人充分围绕争议焦点发表意见,既体现庭审对抗性又保障当事人诉讼中的合法权利。”
今年7月,综合审判庭王瀚法官承办并担任审判长开庭审理的某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庭审。王瀚法官有着她自己培育优秀庭审的“三字经”,即“善、精、勤”,一场优秀庭审的锻造,始于对案件背后揭示社会治理问题的敏锐发觉、淬炼于对庭审实质化、规范化的执着追求、最终落脚于服务和融人基层社会治理。
“案例要注重裁判要旨的提炼,实现从个案到规则的跃升。”
“多留意法答网的问题精选,在案件中遇到,撰写价值就比较高。”
金融审判庭阮小琴法官结合自身获评全省法院优秀案例的《某树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诉秦某保险代理合同纠纷案》,详细介绍了人民法院案例库的运行现状、如何挖掘案例线索、案例撰写的基本范式及注意事项、法官如何处理好“办案”与“写作”的关系。
热议交流:凝聚共识,共商案例提质新路径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与会法官和法官助理围绕“如何识别和挖掘优秀案例线索”“案例裁判要旨编写方法”“如何提升案例撰写积极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立案庭马佳介绍了“多元解纷案例库”的建设与报送机制,号召大家结合本院“法院+金融”工作站、“法院+工会”等工作挖掘典型案例线索。
民一庭陆序邈结合“AI换脸侵权案”“含沙射影名誉权案”等新型案例,得出案例编写要紧跟社会热点与法律前沿,方能回应时代之问。
民意法庭温光远谈到,本次论坛内容系统、实操性强,为一线审判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案例培育路径和撰写规范。民意法庭将以入驻综治中心为契机,紧密结合基层社会治理与多元解纷职能,着力推动论坛成果转化。
审管办王倩介绍了本院案例工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案例成果将纳入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考量范围,审管办积极支持、共同参与,推动案例转化为信息宣传调研成果,形成案例工作从实践挖掘、到理论升华、再到价值传播的良性闭环。
案例是司法实践的 “鲜活教材”,案例研究不仅关乎个案质量,更关系司法权威与社会治理效能整体提升。讨论逐渐凝聚共识:
一是筑牢案例根基,实施精品培育工程。牢固树立“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法治故事”的意识,将案例思维融入立、审、执各环节。既要关注重大、疑难、新型案件,也要善于从常规案件中挖掘典型元素,不断提升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与文书说理的整体水准,努力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展现司法智慧、传递法治温度的载体。
二是强化系统协同,实现三位一体发展。案例、庭审与裁判文书是司法能力建设的三大支柱,必须统筹推进、相互赋能。建立健全案例发现、培育和推荐机制,构建从识别、撰写到推广的全周期管理模式。要加强对人民法院案例库等资源的学习借鉴,充分发挥优秀庭审的示范效应和典型案例的规则引领功能,实现司法资源价值最大化。
三是注重宣传推广,深化汉法经验影响。紧紧围绕人民法院案例库及各类权威平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培育和报送工作,努力推出更多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司法成果。强化与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合作,主动策划案例宣传,讲好汉法故事,把优质的“司法产品”转化为法治宣传的有效素材,持续提升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