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共舞 携手双赢

精彩共舞 携手双赢

武汉市江汉区法院与武汉大学法学院共建十年结硕果

2013-01-09 11:00
来源: 人民法院报

精彩共舞 携手双赢

——武汉市江汉区法院与武汉大学法学院共建十年结硕果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的院史陈列室里,历任院领导中有几位的简历格外引人注目:武汉大学刑法学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民事诉讼法学副教授、武汉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教授……2002年以来,该院先后迎来了5位从大学讲坛走来的副院长——这是江汉区法院与武汉大学法学院10年共建历程的一个缩影。

   一个平台 携手协作

   时光追溯到2002年初夏,最高人民法院首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江汉区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率先开展了“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便审”、“大立案”、“全流程管理”等一系列审判机制创新实践。

   该院党组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基层法院的改革创新之路,要想走得更远、步子更稳,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离不开包括学术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与高等院校法学院建立长期协作、相对稳定的互动机制,走教学相长之路,促进司法理论与审判实践更好结合”,江汉区法院欲与法学院“共建”的构想得到了我国著名刑法学家、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马克昌(已故)先生的赞赏和鼎力推动,得到了武汉大学及法学院领导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同年5月,江汉区法院与武汉大学法学院正式签署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在湖北省首开基层法院与法学院共建先河。根据协议,江汉区法院设立“武汉大学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法学院定期安排法学专家、学者为该院法官授课,该院适时安排接收法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来院实习、开展课题调研;江汉区法院在武大法学院设立“模拟法庭”,对法学院学生举办的模拟法庭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并根据需要为学生讲授审判实务;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型、疑难案件,由法学院和法院共同组织法学专家、资深法官进行研讨,并及时转化为研究成果。

   江汉区法院与武大法学院“喜结连理”,得到了市、区两级党委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教育实践基地”挂牌成立后,该区党委、人大十分关注共建工作,并建议通过相应程序选聘法学院优秀教师到区法院挂职。于是,先后有5位法学院专家教授经该区组织部批准、区人大任命为该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其间,时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两度到该院视察工作,高度肯定了该院与法学院共建的创新举措。

  两个前沿 互补双赢

   江汉法院地处商贸发达的武汉中心城区,受理的新型、疑难案件较多,以前往往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法律适用问题,也经常邀请武大法学院的老师们前来参加案件研讨、举办法律专业知识讲座。“共建”工程启动后,法学专家给法官们“开小灶”就更方便了,法官们不出院门就可以聆听来自全国知名法学院的学术声音;而教师们也乐于将参与研讨的案例带到课堂,向学生介绍当前司法改革的第一手资料,使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更富于实践性,新鲜性。由于每位挂职的专家都直接参与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也使最新颖、活跃的法律思维得以在法院审判组织中交汇。正如马克昌教授所言,法院系统与学术理论界的互动现象,不仅构筑了一个畅通的对话平台,而且有利于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

   2011年初春,身染沉疴、辗转病榻的马老依然牵挂着共建工作,每逢江汉区法院领导前去探望,他都仔细询问共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江汉区法院是我国法院改革的一个缩影……对于理论研究而言,这样一个时刻都发生着奇迹的研究对象,也是很有诱惑力的。”

   20026月,武大法学院刑法学教授康均心博士成为开展共建工作后首位到江汉区法院任职副院长的法学院教师。在法院任职期间,他不仅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协助分管该院刑事审判工作,还对该院各项司法改革举措的探索实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思考,收集了大量关于法院改革的论著以及该院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文字资料,并最终于2004年出版了41万字的专著《法院改革研究——以一个基层法院的探索为视点》。

   提起武大法学院刑法学教授林亚刚,江汉区法院的法官们至今仍亲切地称他为“林院长”。20036月,林亚刚教授受聘为该院副院长。不同于一般的“名誉挂职”,林院长分管该院刑事审判工作,不仅负责签发刑事案件裁判文书,还亲自参与审理重大刑事案件、远赴江西回访帮教未成年犯。用他的话说,就是“把法学理论与审判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求证于实践,并用实践来反思刑法理论。”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度合作调研、共同促进智力成果的转化为共建工作注入了新的价值内涵。2008年底,最高法院在全国法院启动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江汉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国9个试点基层法院之一。试点工作启动后,江汉区法院与武大法学院成立量刑规范化联合课题组,挂职副院长、武大法学院刑诉法教授陈岚直接参与了该院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其间还发表了《量刑建议制度研究》等多部论著。有了法学专家的理论指导,该院在深入分析调研近三年刑事审判工作的基础上,出台了《规范量刑指导意见》和《量刑程序指导意见》,后来被最高法院作为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的范本在中部地区推广。

   武大法学院国际私法学教授何其生、民诉法学教授刘学在曾先后担任该院副院长并分管调研工作,期间帮助该院创办了以审判调研为主体的院刊《江汉审判》;不断提升院刊质量,并设置了《共建园地》栏目,主要刊发法学院师生撰写的调研论文,供法官们学习交流;“学者院长”们还对法官撰写的法学论文进行悉心指导,鼓励法学院学生与法官联合调研,联合署名发表调研成果。法院领导则受聘担任法学院“客座教授”,指导学生举办“模拟法庭”。10年来,双方互派教学人员授课各20余场次;共同组织研讨会解析疑难案件百余件;指导法官撰写法学论文、调研报告等30余篇;12名法官被法学院录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上百名法学院学生到法院实习,了解审判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