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连获三面锦旗 武汉江汉区法院商事纠纷实质化解见成效

2025-02-26 08:56
来源: 新华网湖北频道
作者: 王思远、黄洋    浏览: 543

正值正月,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的干警们一周连获三面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大家年过得好,疙瘩我们解得好。”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依托该院“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精细化“降本增效”,商事纠纷实质化解率显著提升。

“繁案”精审 定分止争

两年前,王某、陈某约定合资成立商贸公司,王某向陈某转账15万元,合作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王某起诉至江汉区法院要求退出合作、陈某返还投资款。

庭审中,王某认为,其多次以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要求陈某提供商贸公司的注册情况及经营情况,陈某均未告知,其对合作情况不知情,遂要求退出合作。

陈某则认为自己为了合作事宜付出了人力和金钱,不应该返还款项。

两人各执其词,又未签订书面协议,法官对双方两年多的微信记录逐条分析,在零书面协议的困境下搭建证据矩阵——“资金交付情况印证出资属性,微信催要记录佐证知情权受阻,聊天记录固定合作模式”,最终以“三方印证链”认定双方属于投资合作关系,陈某对款项负有管理义务,但其既不告知王某经营情况,也不能证明该款项用于案涉投资项目,遂判决陈某全额返还本息。

2月10日,王某送来锦旗表达了感激之情。

以保促调 快速履行

1月底,一起标的额10万余元的合同纠纷陷入僵局。

诉讼中,面对清晰的案情与充实的证据,被告公司选择了“失联式应诉”,原告余某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

法官收到余某的保全材料后,认为这可能是打破僵局的有效做法,遂立即保全了被告公司名下等额财产,促使被告公司“现身”。

账户受限次日,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即致电法院。法官把握调解契机,释法明理,引导其主动承担债务,被告公司不再消极应诉。最终,双方达成和解,2天后,被告公司将该款项偿还给余某。

“法官,今天款项到位了,谢谢您的耐心工作,您是金牌法官,为您点赞!”电话中,余某难掩激动。

集中清理 全额清偿

2019年,杨某、肖某因与甲公司旅游合同纠纷,将甲公司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二人申请强制执行。欠款还未到位,甲公司的其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甲公司破产。担心甲公司“合法逃债”,杨某、肖某焦急万分地来到法院寻求帮助。

法官与杨某、肖某沟通后,告知其破产系对债权债务的集中清理,引导其向法院申报债权,主张权利。2024年5月,法院对杨某、肖某的债权进行确认。

债权申报期间,法院经调查发现,甲公司已未实际办公,公司银行账户里虽有旅游保证金130万余元,但旅游保证金被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在特定情形下才能被提取或执行。为及时保障债权人利益,法官、破产管理人积极与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终于在年前将款项取出,杨某、肖某的债权获得全额清偿。

“谢谢法官,给你比个心。”年后首个工作日,杨某、肖某专程致谢。

锦旗上鎏金大字背后,是商事纠纷“实质性化解、一次性解决”的生动实践。据悉,2024年,该院商事纠纷调解率同比提升7.95%,平均结案时间58天,同比减少24天。